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青蛙與海龜的故事

在一個廣闊的沙漠中,有無數個井(可能有65億的數量吧)。在其中一個區域中,有一隻海龜在路上行走,正朝著其中一口井前去,因為每一口井都住有一隻青蛙,海龜想看到青蛙。

井中的青蛙,每天都很開心的在井中快樂生活,天氣熱就泡在水裡避暑,肚子餓了就吃蚊子與昆蟲,他認為世界就是這麼大,往上看天空就是圓的。

突然有一天,青蛙聽到天空傳來的聲音,他往上一看,天空怎麼多了一個奇怪會說話的東西!原來海龜已到其中一個井口往下看;這時海龜與青蛙打招呼,青蛙愛理不理,心中覺得被打擾有點不舒服。

海龜開始跟青蛙聊天聊地、噓寒問暖,經過一段恰當的時間後,青蛙逐漸放下心防與不舒服的心境後,開始有較為友善的回應,他就反問海龜打哪來?海龜說從大海來,青蛙問大海有多大?海龜說大海很大,青蛙續問有我這裡這麼大嗎?海龜說比這裡大!比你想像的還大。

海龜小心翼翼的問青蛙,您覺得井中的水會減少嗎?青蛙覺得問題很奇怪,心中隱約還升起不舒服的感覺,為了禮貌,還是回覆說:雖沒感覺到,但自認為水也不會減少。

海龜用更和緩親切語氣與青蛙互動,同時有意無意說明井中水位,會有上下變動情況;又經過一段適當時間,因為海龜的親切風趣讓青蛙談話感到開心,所以為了表示禮貌與感謝,青蛙回應水位有可能、或許、假設、大概、有那一天水位可能會下降。海龜與青蛙暫時道別,又朝向另外一口井前去。

第二隻青蛙正如沈思者雕像一樣在思考,他在想:不行!要想出一個辦法,因為持續幾天沒下雨,他發現到井中水位在一天一天慢慢減少中,如果繼續減少下去,生活就會出問題,他需要想出一個辦法。

一樣地,青蛙抬頭看到海龜,海龜問他在做什麼?青蛙回覆他正在思考切身相關的重要問題,海龜說可以做準備往上爬,帶充足的食物和水,學習從井中爬出來就可到永遠不會少水的大海,海龜直接進入主題,教導青蛙如何準備與往上爬的方法。海龜與第二隻青蛙暫時道別,又朝向另外一口井前去。

第三隻青蛙正非常賣力與有毅力地往上爬,他已經試了很多次,常常是爬到一個階段就失足掉下來,摔得鼻青臉腫,但他還是振作起來,繼續往上爬。

一樣的,青蛙聽到天空傳來聲音,他一聽聲音來處在上面,這不得了,他趕緊回頭雀躍找目標,他看到海龜了,此時一不小心就失足,又掉到井裡,還好井中還有水,等到青蛙較回神後,還是很開心興奮,因為海龜是在上面跟他說話,是在上面!海龜怎麼辦到的,他很想知道!因為上個月水位莫名其妙地快速下降至底,就在青蛙快變成「青蛙乾」的時候,下了一場及時雨,井水回來了,他才能活!從那天起,就開始每天勤奮地往上爬,一心想爬出井!海龜肯定青蛙的用心與努力,同時指出青蛙一個重要問題,往上爬的姿勢不對,因為青蛙是倒爬,海龜指示他要正爬,並補充說明省力又正確的方法,看青蛙已經學會如何往上爬後,海龜與第三隻青蛙暫時道別,又朝向另外一口井前去。

此時前面的井,一隻青蛙的頭探出來,這第四隻青蛙一看到海龜,就非常興奮快樂,不顧鼻青臉腫、腳扭到的疼痛,兩步做三步往海龜邁進同時高聲叫問著:大海!大海!大海在哪裡!我要見到大海!

海龜一反常態地,沒有回答他,青蛙還是非常專注邊跳、邊繞海龜一直問:大海!大海!大海在哪裡!趕快跟我講!

海龜有時候覺得煩,還會叫青蛙閉嘴不要吵,還有青蛙一直繞者他,他看了會頭昏!青蛙覺得好像吵到海龜了,有點不好意思,就先休息一下,四處看看,但心中跟視線還是在等待海龜的答案。

這時候,天空烏雲密佈,下起了大雨,雨水淹沒了大地,井水跟海水都混合了,通通變成大海,海龜此時舒服的躺在橡皮艇上,悠閒的喝果汁,青蛙抓到了機會,趕緊游到海龜旁邊,鼓起勇氣又問長久以來一直沈悶在心中的疑問:大海!大海!大海在哪裡!我要見到大海!請你跟我講!我一定要知道!

海龜拿出一支木魚棒,敲了青蛙的頭,咚!青蛙被打了張開嘴,不自覺的大口喝到海水,此時,青蛙變成了海龜,也知道了大海。

要什麼時候才知道我是上了船?

(摘自981126分享)


-延續爬電線桿的比喻-


S問:那根柱子是什麼?


指的是方法!

在默照叫默照,在話頭叫話頭。


S問:就是要把船丟掉?


對!但是你要先有辦法上得了船。

你才有辦法見到要被丟的那個。


S問:那我要什麼時候才知道,我是上了船?


嗯…你會經歷過很多身心的變化,

至少你繼續專心的話,會有因緣碰到有人跟你講。

因為這世界認真的人很少,很容易辨識。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老師的對待

(摘自981126分享)

當你是一個愈上乘的修行者的時候,

老師看到你都是變臉的!

他會像那隻海龜看到第4隻青蛙一樣,

因為他完全放心那隻青蛙已經上癮了。

他完全不用擔心假如他沒跟你噓寒問暖你就會離開。

或他沒跟你說:「沒關係,你就繼續做,老師支持你。」你就會離開。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智慧不是突然出現的

(摘自981126分享)

智慧不是突然出現的!

所以你在看人為何沒有開悟,都是有跡可尋的。

智慧是由平常累積,而不是突然用什麼殊勝的方法,

或是得到什麼很好的老師,

然後你就很有智慧,沒這種事!

因為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少了好老師還是認真的修行人?

(摘自981126分享)

這社會上少的是什麼?

少的是真的認真且想要修行的人!而不是沒有老師。

然後很有意思的是什麼?

認真想修行的人可以到處看到老師!

這聽起來有些矛盾是嗎?



我再說一次,

這世上缺少認真修行的人,

可是那些不認真的人卻常常在找好老師。

而實際上是,這社會上沒有一個有很好根器的徒弟。



所以造成了一個很矛盾的現象是

很不認真修行的人在找好老師,

而好老師也知道,沒有什麼很認真的徒弟!!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不需去羨慕別的青蛙

(摘自981126分享)


不用太在意你是哪一隻青蛙,

但是要有能力去覺察你是哪一隻青蛙!



也就是說自己不用覺得自己處在哪一隻青蛙,

然後去羨慕別的青蛙,不要這樣子做。

只要知道自己這個時候就是這樣子的青蛙,

是第一隻、是第三隻…



但是要記得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

人一定要經歷過1、2、3、4隻的青蛙的過程,這輩子才沒有白來。

要不然遇到井水乾,你就完蛋了,你就完全都用不上。

最明顯的井水乾了,就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這八苦。

修行

(摘自981119分享)

修行-1

修行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沒什麼了不起),但不容易做到。

不修行是無法放下無明的。

無明是無始有終。

精神生命(人)是無始無終

(一直在六道輪轉 ─ 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

修行不是得到智慧(開悟),

而是去除(放下)無明(自我中心)。

修行不是追求殊勝。



修行-2

修行者很腳踏實地,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

虛雲老和尚說:「修行一開始,如逆水游三十里。」

這樣修行才是健康安全的,不會不切實際、貪求玄妙,

徹底相信生命是平凡無妙的。



修行-3

人在經歷一些修行過程,就知道這是我要走的路,

這是一條自己該走的路。

罩門越少,越容易修行。

罩門是自己執著放不下的一切,有多少貪放不下、有多少瞋及癡生起。

修行平淡無奇,但煩惱越來越少,越能清楚辨識煩惱的生起。



修行-4

自己的根性如何,自己就會走到那個狀態。

你要快樂的航向斷崖,而不是痛苦的走向正向嗎?

已經到第四隻青蛙就不能退回第一隻的階段。

我們很平凡沒什麼尊貴,

但我們已經遇到尊貴的法,就不應該繼續笨下去。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前一念及現前境

(摘自981119分享)

我們要能分別現前境和思維,

思維是念頭,不是現前境。

如果已經脫離現前境,就要想辦法中斷思維(念頭)。

不可輕現前境而重念頭,要活在當下。



要能分別前一念及現前境,

這需要方法。

沒有修行的人,常常會錯把前一念誤認為是現前境,

所以會對某人之前做過一次的錯事,

一再的在腦海裏重複修理自己,讓自己越來越生氣。

例如:昨天有一個人罵我,我回去一直想一直想這件事,

結果罵一次卻變成罵好幾次,最後我非常非常氣,第二天看到對方就想打他。



默照就是一種方法,

用默照入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覺察自己在這裡。

即小我(身體)現在在這裡,所依(環境)在這裡。

例如騎摩托車時,

知道我在騎摩托車就是現前境(覺察在這裡的小我),這是第一個秘密。

第二個秘密是,我現在知道的全部就是我。

我要決定這個念頭發生,要不要對它反應。



一切都是我,我不是一切 ─ 是「開悟」的人講的話。

一切都是我,我在一切 ─ 是「定」的人講的話。



有修行的人可以很快的中斷前一念,

讓自己馬上專注在現前境中,活在當下。

過去已過了,未來不可測,只有現在才是最真實的。

只要專注在現在,切斷過去的聯想,不去擔憂未來的變化,

現在這一點(這個時間)就沒有情緒問題,

單純只是現在這一件事的發生,或現在這一個動作的執行。



例如:現在下雨了,我騎車在路上,

如果只專注在現在我在騎車,

而不去想之前下雨天,我騎車被路旁經過的汽車激起的雨水弄濕衣服,

不去擔心等一下有汽車經過,我會不會又被激起的水弄濕衣服,

我就不會對在雨中騎車這件事感到討厭。



走路時,專注於當下要如何做:

重視的是持續不斷微細的變化,左腳站立後起右腳,注意力也跟著移到右腳。



正念(例如:念佛、打禪…)等是船,到彼岸就要丟掉,不能執著。

沒有任何修行的目的是失去覺察。

開悟的人是經歷了生命最新鮮的純度。



我們要到哪個地方都可以修行,到哪個地方都可以提起,

都可以拿捏到恰到好處不會過頭。

也不期望別人配合你,馬上停止念頭轉到現前境。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鏡子

(摘自981119分享)


我們在跟別人分享時,我們是鏡子。

重點不是我們要講什麼,說什麼讓他很受用的,

而是拋出一個訊息,顯現自己是一個鏡子。

重點是對方要講什麼。

我們當鏡子的一個功能時,

是看到對方有狀態,提醒他,

但不一定對他有幫助,可是自己心裡希望對他有幫助。



編者註:

師兄會利用問問題的方式,觀察對方回答問題的直接反應去瞭解對方。

這時其他人最好不要出聲或插話,除非他主動提出要他人幫忙翻譯。

當我們說出自己的看法時,

專心單純、不用顧慮的講出自己心中的看法,不用夾雜任何想法。

有時師兄會一邊問一邊走到對方的面前,越問越大聲,

是要對方只專心在現前境,不要管念頭。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智慧者的狀態

(摘自981119分享)

檢查自己是否是智慧者,有以下四個狀態:

1. 平常心念是否可以自主?

(知道自己下一念什麼時候起來,但無法決定下一念是什麼。)


2. 睡著了,知道自己睡著了。

(身體在打呼,但心念是清楚的)


3. 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只剩下最後三個月的生命,

卻跟健康活著時是一樣的狀態,

完全沒任何改變,跟自己有關係的完全放下。

例如:回到家,看到老婆和別人上床卻不生氣。

自己被別人欠債二千萬卻不生氣。

手被砍了卻不生氣,反而還說這個刀口切得不錯。


4. 徹底的相信,完全沒有懷疑生命是永久的,一絲一毫都不能有懷疑。

知道現在生命結束,是這個狀況因緣圓滿的結束,下一個生命即將開始。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開悟

(摘自981119分享)

  •  執著開悟的經驗會變成魔。
  •  開悟後還是會有痛的感覺。
  •  開悟可能會有很多次,因為自我中心會再次出現。
  •  完全沒有自我中心的人,是徹悟。
有一個故事,徒弟問師父開悟後要做什麼?
師父說:「我要去做水牛。」
徒弟說:「那我也要做水牛。」
師父說:「可以呀,不過你做水牛和我做水牛不一樣。」

師父開悟後選擇做水牛,
盡自己做水牛的本份,關心其他的水牛,自己該被殺就接受被殺。
與弟子未開悟卻追隨師父去做水牛的情況不一樣。
修行的目的是在追求「心自在」。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自我中心

(摘自981119分享)

有時打坐時會感到害怕,覺得只要眼睛張開就不用害怕了。
那時是自我中心覺得快失去控制(不能自主),要我們趕快停止,
那時只要不理會害怕的感覺,繼續打坐,我們就贏了自我中心。

睡覺的時候自己知道嗎?
如果可以知道,就可以創造夢。
要操控自己的夢,
在夢裏製造讓自己爬到高樓然後跳下來(突顯自我中心),去除自我中心。
不喜歡不代表不好,有時候不喜歡是因為不能自主。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老師很重要

(摘自981119分享)

我們對自己的修行環境無法選擇。
早期時,人命不值錢,但那時期開悟的人比較多。
有一個公案:
有一個徒弟去找師父,問師父要如何才能開悟?
師父問他:「你是否真的很想知道?」
徒弟回答說:「是。」
師父說:「好,那你把右手伸出來。」
徒弟把手伸出來,
師父就把徒弟的右手砍掉,然後徒弟就開悟了。
師父砍徒弟的手,他自己沒有任何想法。
師父不是知道這樣徒弟一定會開悟,
也不是要測徒弟的決心。
師父也沒想到這樣做自己是否有可能會被關、被打,
師父只想用痛讓徒弟的自我中心消失。
開悟是自己的事,師父不管。
對能分辨開悟的人,看人是否已開悟,就像看一個人是結婚還是單身。

老師(師父)很重要。
因為他知道我們現在在修行的什麼狀況下,
能適時的幫助我們,讓我們更進步。
也能即時的阻止我們,避免讓我們走向叉路進入魔道。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如何修行

(摘自981119分享)

就爬電線桿那個人的情況言,
除了勇氣及相信外,什麼都沒有。
厲害的老師會一次叫他把三根棒子抽掉。
但先決條件,徒弟必須夠信任老師。

開悟要有基礎:信心。
那個人從頭到尾不會失去信心。
他會有疑惑有痛苦,但不會失去信心。
柱子要自己去爬,
好的師父不是要看你爬得多好多美,功夫有多好。
是等你爬到很高(掉下來絕對會摔死的地方)後,才開始吵你。
修行到最後,即使什麼都不知道,還是要有信心。

不要在體力不好的情況下練習方法。
要在精神狀況好的情況下打坐,
即使只有五分鐘,效果也會比精神不好的情況下坐一個小時好。

修行不要在乎身體的痛苦,繼續修行,
這就是第四隻青蛙。
當遇到第四隻青蛙時,師父會變臉,
因為他說什麼都不會離開師父。
師父可以完全對他放心,不用照顧他的面子。
已經到第四隻青蛙階段的人,要能解決自己的煩惱,
否則他會說:「為什麼師父對其他人那麼好,對我這麼不好。」
想要當第四隻青蛙要有本事,
因為海龜絕不會照顧那隻青蛙,
只會找更多事給牠做,可能還會踹牠一腳。
會起煩惱的,就不是第四隻青蛙。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修行是什麼-2

(摘自981119分享)

第一根棒子:自己的身體健康。(生理)
第二根棒子:自己心念的存在,就是心。(心理)
第三根棒子: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全部、一切一切的存在)。
電線桿:是船,到彼岸就要丟掉。

三根棒子及電線桿都很重要,不是最後那一個最重要。
有修行的人在放下第一根棒子時,
他會知道,放下每一根棒子的意義。
最後那一根柱子,是最難放下的。
修行是拿掉東西,而不是增加東西。

人修行,
其實是要讓自己存在天秤不平衡的狀態,
那才是修行最好的狀態,
因為那時「自我」才會跑出來。

人要有修行,
因為人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但不能讓自己處在安逸的狀態下,
反而是要讓自己處在「疑」的、焦慮不安的狀態下。
通常人都不喜歡處在那樣的狀態下,
因為會讓自己快瘋掉,因為會感到很不安。

曾經有一個空姐,有一段時間對「自我」有疑惑。
師兄問她幾個問題,幫她確認這樣的狀態是否OK。
師兄問她:「你會覺得這個疑問對你很重要的嗎?
你不是在否定社會,而是在否定「自我」的存在嗎?」
她的回答都是YES。
這樣的狀態是最好的。
很可惜,她卻是選擇逃離這樣的狀態。
因為她覺得自己快瘋掉了,
覺得人已經快生活不下去,
她花了很大的功夫讓自己恢復「正常」。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自己快瘋掉,快生活不下去,而選擇逃避呢?
因為那是我們不熟悉的狀態,是我們無法掌握的狀態,我們會害怕。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呢?
因為自我中心是很堅固的,它不希望我們放下它。
自我中心不是陌生的,
是我們存在的自信,是我們存在的價值。
當我們處在「疑」的狀態下,
否定一些「自我」的意義時,
自我中心會產生自我保護,
想盡辦法說服我們放下這個「疑」,讓我們不要去探討。

人經過生死關卡時,很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改變。
當我們有疑問時,可回到自己最初的初衷去想。
問自己修行的動機、動力是什麼?
回到自己的「初發心」,不要害怕,堅持下去。

有人問虛雲老和尚:「入佛門前覺得如何?」
虛雲老和尚回答:「覺得人生好苦喔。但入佛門後更苦。」
不過那些都不是他自己的苦,是為眾人而苦。

有智慧者會知道,在馬路上玩球是愚痴並白費力氣的事,
那是很危險的事,所以他自己不會在馬路上玩球。
可是他看到小孩子在路上玩球,
他會不忍心,會有罣礙,但那種罣礙不是煩惱。
他會要去度化那些小孩,讓他們不要再在馬路上玩球。

佛陀看到弟子托缽時問:眾生易度否?少煩少惱否?

我們有行苦、壞苦及苦苦。
意識思想的苦、不可說的苦。
我們可以祈求順利,
同時又知道並非所有事情都很順利(無常)。
人根本沒辦法掌握什麼,因為我們連自己的心都無法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