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修行是什麼-1

(摘自981119分享)



爬電線桿的故事:



有一個人正在爬電線桿,

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根棒子,

兩隻腳踩著,用另一根往上爬。

用方法修行時,就像慢慢往電線桿的最高處爬。



有一天,那個人已經爬到電線桿的最上面,

爬到像台北101的高度。

他認為自己已經修行得很認真了,可是為什麼還是無法開悟。

他心中有「疑」,很想知道佛陀是如何開悟。



這時有一個人在電線桿底下往上喊:「你真的很想知道如何才能開悟嗎?」

那個人回答說:「是呀,我真的很想知道呀。」

「要怎麼樣才能知道?你要錢嗎?

要多少錢才願意說?」這時他拿出支票要開。

底下的人說:「我不要錢。我只要你把第一根棒子丟下來。」

那個人心想,一根棒子當然可以,因為兩根還可以下來,

所以他很乾脆的把第一根棒子丟下去。



這時底下的聲音又傳上來:「你真的很想知道如何開悟嗎?真的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嗎?」

這時那個人的聲音變得很小聲,慢慢的說:「我願意。」

因為他猜想底下的人會要他繼續丟下棒子。

底下的人說:「好,那你把第二根棒子丟下來。」

那個人已經爬到很高很高的位置,

心想還有一根棒子,還可以休息,

所以那個人閉著眼把第二根丟下來。



這時底下的人問他:「你現在感覺如何?有什麼感想?」

那個人心裡在想,你不會要叫我把第三根棒子丟下來吧,但他沒有說出來。

他說:「在我可以熟悉的狀態下,我真的想知道呀。」

他的意思是在有命,他可以控制的情況下丟下來,

然後把第三根棒子藏起來。

這時候底下的人說:「你可以把左手放開,接下來把右手也放開,然後把第三根棒子

也丟下來。」

那個人丟下第三根棒子之後,

下面那個聲音又響起:「做得不錯嘛,那現在你要跳下來。」

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人為什麼要修行-2

(摘自981119分享)

為什麼要修行?
因為要離苦。
人都是: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為生、老、病、死而苦。
沒有佛法,人無法真正快樂。

一般人都在第一隻青蛙的階層(主流價值的人),
他們終其一生要把家庭照顧得很好,
生、老、病、死的事他們都可以不用管,
他們也不覺得需要去在意。
做第一隻青蛙就已經很不簡單了,
因為要競爭得很厲害才能把家庭照顧好。
每天的生活就是他們的全世界。
他們無力去修行,也不覺得需要去修行。
一旦遇到事情,就馬上陷入痛苦之中,
只能聽天由命,無法自拔。
這樣的人,老師必須花很多的時間,
很熱心、很有耐心的去和他們建立關係,讓他們了解人為什麼要修行。

像第二隻青蛙的人,自己已經覺察到「苦」,
所以老師只要告訴他們,修行可以離苦得樂。
像第三隻青蛙的人,已經知道人必須修行,
老師只要告訴他們正確的修行方法就可以了。
像第四隻青蛙的人,已經在修行了,而且絕對不會放棄修行,
這時老師只要教導他們什麼是開悟。

我們是第幾隻青蛙呢?

在上述的故事裏,
下場大雨後,所有井都滿水了,所有青蛙都浮出來,
裡面同時有第一、第二、第三階段的青蛙。
但第一階段的青蛙沒有經歷過井枯的情況,
牠們不會相信井會枯,
所以跟牠們說再多也沒用。
修行必須要自己去體驗,
需要經過努力才能知道老師的重要,
才知道如何去辨識老師。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有所苦。

人的經歷不一定要順著一、二、三隻青蛙的階段,
可以直接從第一隻青蛙跳到第三隻青蛙,
可是那樣會非常辛苦。
因為一定要遭遇人生重大變故後,才能有所體認。
通常發生那樣的狀況時,人都會經歷四種階段:吃驚、否認、憤怒、接受。
如果無法挺過去,可能會讓自己活不下去。
所以人要修行,最好是循序漸進的、有次第的進行。

第四隻青蛙可以來去自如,
自我選擇是否要呈現第一隻青蛙的狀況,
因為牠知道如何爬出來。
第一隻青蛙不會來參加禪修,
因為牠覺得這些內容很無聊,不知道自己最終應該追求什麼。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人為什麼要修行-1

(摘自981119分享)

青蛙的故事:

在一片無盡的沙漠裏,
有一隻海龜在沙漠中走動。

來到第一個水井,
牠探頭往裡面看,看到有一隻青蛙,
這隻青蛙正很愉快的從井中看著天空。
青蛙很滿意自己的生活,
牠認為這個井就是全世界,而牠擁有這個井。
海龜很親切地跟青蛙打招呼,
青蛙覺得海龜很奇怪,不知道牠要幹嘛,
牠以為海龜想要跳進井裏,侵入牠的世界。

海龜花了很多時間和青蛙建立良好的關係,之後海龜開始和青蛙對話。
海龜說:「喂,天氣很熱喔。」
青蛙說:「不會呀,井裏有水,很涼快呀。」
海龜說:「天氣那麼熱,水位會不會有點下降。」
青蛙說:「不會呀,水很多呀。」

海龜很熱心、很親切、很有耐心地和青蛙建立關係,
想辦法說服青蛙,讓牠相信,井水有一天可能會乾掉。
青蛙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海龜看青蛙正在很認真地思考,牠就走開了,往第二個井走去。

海龜來到第二個井,
看到有隻青蛙正很認真地在思考。
海龜跟牠打招呼,問牠在想什麼?
青蛙說:「我正在想,上個月水位好像有下降一點,如果多幾次這樣的情形,最後井
水乾枯了,那我該怎麼辦?」
海龜說:「對,井水有一天會乾掉。」
青蛙說:「那我要怎麼辦?」
海龜說:「你有看到我在上面嗎?你只要爬出來就可以知道答案了。現在就開始嚐試爬出井,不要等水井枯了,就來不及了。」
青蛙說:「那我要如何才能爬上去?」
海龜就很詳細的教牠如何爬出井外。
青蛙很認真的嘗試,然後海龜就走開了。

海龜來到第三個井,
看到有隻青蛙,正在用後腳很認真地要往上爬,
已經摔得鼻青臉腫了,還是很努力的往上爬。
海龜問青蛙:「你在幹什麼?」
青蛙說:「我在努力往上爬呀。你怎麼在上面?」
「上個月井水乾了,當時我差一點
就要變成青蛙乾了,後來好險,即時下一場大雨,救了我一命。我不想同
樣的情形發生,所以我要往上爬,爬出井外。」
海龜教青蛙正確的方式,讓牠往上爬。
然後就往第四個井走去。

還沒走到第四個井,
就看到有一隻青蛙,滿身是傷地跳出井。
看到海龜很高興,在海龜旁邊一直跳,海龜覺得牠好煩喔。
青蛙說:「你是海龜對不對。」
海龜說:「So What?」 對青蛙愛理不理的。
青蛙說:「上個月井枯了,我看到有一隻海龜,所以我知道你是從大海來的。」
「大海是什麼樣子?是這樣嗎?是那樣嗎?」
不管海龜如何回答,青蛙還是不明白海是長得什麼樣。
海龜知道牠不用對這隻青蛙太客氣,這隻青蛙一定會死跟著牠。
這時下了一場大雨,沙漠變成大海,
這時海龜拿出一根木魚棒,把青蛙的頭往水裏壓,
這時青蛙喝了一口海水,牠就知道「海」是什麼。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回到方法

當你徹夜打坐時,
大概坐到一陣子,方法就會用不上。

問:睡著了嗎?

答:不是。因為風一直在後面吹!會覺得有人。
所以你的心就一直在覺照的狀態當中,心會累!

問:有人是指「阿飄」嗎?

答:那是自己的妄見!但那時的妄見特別清楚。

問:那時候怎麼辦?

答:繼續坐,因為方法用上的時候,那個部份會忘掉,
修行就像蹺蹺板一樣,
你用方法的時候,妄念就離開,
你不是故意讓妄念離開,是因為你用方法,這下面是心。
現前境和前一念,你用方法時那個叫什麼?
現前境!
他下面的心就是前一念,所以沒有間隙,
也就是說你剛說的「阿飄」也變前一念,
因為它沒有間隙,所以「阿飄」就過去了,
我也是這樣,知道要用方法,
目的不是去想「阿飄」,
因為知道,我是來這邊用功的,

問:會覺得後面的「阿飄」不見了嗎?

答:沒有,因為它定在這邊,就不會覺察後面的「阿飄」不見,
它不是視覺的不見,而是用心處只在一處!
所以用方法你就知道,腿痛也是這樣,
很痛、很痛、很痛…你用方法!
很痛、很痛、很痛…用方法!
它在一秒裡面可能有持續五次腿痛的感覺,
但是你撥一秒或撥五分之一秒的功夫,
當你愈撥愈久,腿痛會變成什麼?
會變生疏的。
專注的時候腿痛像是隔了一層紗,
那時跟你無關,你可以選擇要理或不理,
人不可能在剎那剎那裡面同時打妄念又用方法,不可能的!
當方法用不上的時候,記得不要一直在想方法怎會用不上,
那個時候,老實的回到方法就好,就是乾淨的回到方法。

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神通

(摘自981008分享)

全世界最大的神通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就是「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當你看到一位母親和小孩快要餓死了,
而你也餓了好幾天,
卻還把手上的麵包讓給他們吃,
你感動了她,
這就是神通。
之後你再跟她講什麼,
她大概都會相信。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參話頭

(摘自980910分享)

有一種修行叫參話頭,
參話頭簡單說,例如:人死從何去,帶走什麼?
那個「帶走什麼」的意思是智慧及慈悲,
因為你沒有智慧及慈悲,
就只能保持問而已。

還有一個話頭是:父母末生之前本來面目是誰?
這個話頭有意思的地方是,
在還沒有出生之前,如果你已經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為什麼現在還是煩惱鬼一個?
所以你要問水源的前端,沒有煩惱之前的是什麼?
我們稱為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就是指沒有煩惱的狀態。
本來面目是誰? 大家的態度是什麼?
要去知道卻又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因為沒有智慧啊!
所以不會知道智慧是什麼。
但你又想知道智慧是什麼,只好保持在一個狀態。
你在一個都是火的房間裡面,
很熱,但你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想離開這個火焰炙熱燃燒甚至死亡的狀態,
你手上有一個鐵球,
但你沒有理由相信,它裡面有一把KEY可以讓你離開這個火宅,
你只能不斷的拿起鐵球來摸索它,
看看要怎麼樣才能打開,
參話頭的狀態就是這樣子。

譬如我的話頭是「唸佛是誰?」,
南無阿彌陀佛
「南」還沒有出來,
還沒有把「南」唸出來的是誰?
這為什麼可以讓我去參呢?
一樣的意思啊!
我們有的東西,看到的都是生生死死,
就像說,講話出來就會生滅,
我們想要找什麼?
找不生不滅的。
就像我在走路,都在生滅,
每一腳踏出去、起來就是生滅,
(師兄起身走路),
我在參什麼?
「不走路的是誰?」
你看我一直很認真在參「不走路的是誰?」
那個不走路的是誰?
(師兄維持一直走)
我應該要怎麼辦?
(眾答:停下來)
我們參唸佛是誰的時候,應該要怎麼做?接下來呢?
就像球投出去,
問「投球的是誰?」,
不是問球。
所以要反過來看那位投手,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佛」消失「南」還沒有出來之前,唸的是誰?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瞋行者與Ⅳ

(摘自980910分享)

每一個修行者只要願意都可以參話頭,
但前提是對生命有疑問的態度,
而且是有非常強烈的疑問態度才可以。

最典型的莫過於自己覺得自己生命總有一邊不夠圓滿或完美,
沒有辦法應付所有的問題,
他一定要找到一個生生死死自由解脫的答案。

最具體就是: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生死不能自在不能自主,非得解決不可,
別人怎樣我不管,但我一定要解決。
這樣來參話頭一定很得力,我們稱之為生死心切。

參話頭用得很得力的人,
生活的煩惱比較少,
特別不會重視人我是非,
這一類的人大部份都不是貪行者,
因為貪行者把人際關係經營得很好,
瞋行者有時候比較不在意。

瞋行者最容易有探索疑問的特質,
因為反骨,天生就有邏輯思考的見解的養成,
他在探索問題的時候會比較清晰而且強烈。
所以參話頭比較得力的多是第Ⅳ類型的人。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不切實際

(摘自980910分享)

很多人說修行不切實際,
但是我必需要跟你們澄清,
其實修行者是最高的現實者,
不是指高度的高,而是指他的純度是最純的。

你注意去看、去聽
那些認為修行不切實際的人談的是很不切實際的,
這說明其中有很強的的不安全感,
他討論的內容都是起源於不安全感,
他解決的方式是避免不要的東西,增加可以有安全感的東西。

「不切實際」的意思是指
你沒有跟著這樣做就會有太多的苦頭吃,
因為他們看過太多的例子了。

有些人平常生活過得很滿足,
這個滿足建立在什麼上?
他工作很認真,
遇到紅綠燈不太會覺得自己這邊是紅燈,
只會覺得都是綠燈。
再仔細看,地上有紙屑及垃圾他不會去撿起來,
但如果是一百元,他一定撿起來。
「不切實際」有很多檢查點可以檢查的。

你仔細去檢查,
這種不切實際在社會上簡單來說即是福報,
當你過福報的生活時,你就切實際了。
譬如當你有錢的時候,
會儘量少跟朋友往來,不想讓人家知道太多(想去揮霍又是另一回事)。
當你的生意愈來愈好的時候,
你會開始節省成本的開銷,
偶爾掺一點什麼東西也還好,因為大家都這麼做。

所以,你看社會上切實際真正的意思是指─
我在社會上增加的名利權位勢的東西我就會好過,
包含我不會有經濟壓力的困境,
因為經濟壓力的困境會讓人產生痛苦。
這是事實,但這個事實並不代表要切實際的那個事實真正的意思,
因為我們平常不會去逛賓儀館像去逛市場一樣,
為什麼不切實際的人會把病、老、死切開?
他們去遊覽談得很開心,
但為什麼到賓儀館看到一個十七歲的死人臉上有一個黑斑沒有很開心?

仔細去聽,愈切合實際的人所談的東西都是增加論,不談避免論,
一旦出事,跨到避免論上的時候,
他會在增加論這邊消失,
消失在增加論的那一群朋友裡面。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現在的人

(摘自981126分享)

有一種人是很專心的騙人;專心到無與倫比,
還有一種人很有耐心的設計各種計謀,
甚至做成工作手冊,讓人家的錢跑到他的口袋,
然後遇到事情從來不承認,
然後去殺人之後,說他自己有精神病。

這個事情說明了一個現象,是什麼?
好像現在的人你準備要坦率或坦誠,是準備要自殺、謀殺自己的路。

這現象說明了這個世界現在是減劫期!
人的壽命從八萬四千歲,一百年少一歲,稱之為減劫期。

普遍人都守五戒十善叫增劫期,
人的生命從十歲,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到我們可以活到八萬四千歲,

而我們現在是減劫期,每一代一代的壽命愈來愈少。
我們看起來壽命增加,那是因為我們生在現在這種國家,
你從全世界的人口看,沒有這回事的。
幾秒中就死一位小孩子,而且他還是死得沒有價值的!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人為什麼學佛?

(摘自981022分享)

人為什麼學佛?

為什麼要做一個沒事的人?

等他有苦頭吃的時候,他就會想做一個沒事的人,
因為平常很無聊才會問這樣的問題。
當你看到一整個馬路上的人都在用石頭砸自己的腳時,你會不會沒事?
你當然會有事。
又像一整個馬路上有滿坑滿谷的小朋友在玩球,而且一直有時速一百公里的車子走過,
你會不會有事?那你會想做什麼?

E:叫小孩子不要玩球

師兄:小朋友他還會罵你多事。
你有什麼方法能叫小朋友不玩球,還可以讓他不討厭你?
因為不討厭的時候比較容易接受。
所以要做很多的事,先得陪他一起玩球,
然後跟他說這邊玩球比較好玩,他就會跑到那邊跟你去玩。

因此修行者在成就社會的資糧的時候,
他有過認識後,才會去做成就社會資糧的事。
你懂了以後再回去讀書會不一樣,
你會看到指導者的苦,但是也看到指導者能幫助你的地方。
每個人的自我底下都是苦,
因為他努力過,在這樣的資源點,你要他放棄,他以後會不知道要怎麼辦。
當你看到這種苦、就會了解這樣的狀況是這樣的原因。

所以修行者有一個陰險的地方就是不會跟任何惡人為敵,
因為修行者不覺得他是惡人,
會覺得他是個自私、不考慮利害關係的人,他甚至漠視其它人的快樂和痛苦,
可是修行者不會說他是惡人,因為惡沒有自性,
但是修行者不會配合他,會陽奉陰違,
修行者知道他有資源,會貼近他的資源,用他的資源來幫人。

惡人最不會治他。
為什麼?
因為惡人覺得修行人尊重他,而且惡人也尊敬有修行的人。
有時惡人在救人最快,他會因為修行人的關係網開一面。
所以菩薩道是可以先成就福業,
只要你尊敬有智慧的人,你就可以傾向智慧的教導。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主流的人

(摘自981022分享)

主流的人一定會帶著疑惑。
人生命中接觸主流的人,自然而然就比較不會去醫院、殯儀館,
因為那裡跟他無關,那不是他需要資源的地方。
所以有些碩士、博士、大學教授生一場病,
他就看起來沒修養,
因為主流沒有教他生病、沒有能力的時候該怎麼辦,
所以有的人在很高的位置退休以後沒多久就得了失智症,
有的主管在退休後就不能適應不用批改公文的日子,
結果他老婆就開菜單給他批。
所以主流並不會教人家如何消除煩惱,而是得到資源,

這個世界是一個褔報的世界。
福報意謂的是你煩惱可以少,
但是不代表你遇到八苦(生、老、病、死、愛分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的時候煩惱有辦法少,
所以一定要修行,
那是主流不會教的,
因為只有修行在遇到狀況的時候才來得及用、夠用。

有一位在學校成績很好、工作表現也很優秀的女強人,
當遇到她大弟在車禍中去世,她一下子不知道能幫他什麼,
當時她大弟才19歲,
一個覺得自己以後功成名就的人,居然對這件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像上帝的一句話,「人活著的時候,從不覺得他會死;
要死的時候,覺得他從來沒有活過」。

如果死亡這件事情這麼重要,那麼社會上的主流為什麼不教?
反而刻意避開(死亡、重病)?

師兄:如果你遇到一個只剩下三個月生命的癌症患者,你要怎麼關懷他?

A:帶他出去玩

師兄:他不會想去

A:唸經給他聽

師兄:他會覺得你很吵

B:看跟他熟不熟來判斷要怎麼做

師兄:對一個即將要死的人,對方和他熟不熟會沒有差別的,
反而是熟的人比較麻煩,
因為他會把內心的煩惱表現出來,要他清淨不容易。
跟自己對佛法修行的信心有差別,有信心就可以感動他。

C:如何才會知道自己有信心?

師兄:現場去了你就會知道、就會知道該呈現什麼。
有人想知道背後的故事,但病患有時候會沒有力氣講。
法師比較容易遇到這種狀況,像以前我們去榮總大德病房。

D:最近有個守候人進入加護病房,病情嚴重到連我們去都不認識了……。

師兄: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經驗,要好好珍惜,
因為人一輩子不能自主的機會不多,特別是在不能自主後又能夠恢復。

C:可是等他醒來的時候,他還會記得這一段嗎?

師兄:不會,但是他會記得他有一段不能自主的時候,
狀況好的時候會覺得是做一場夢。
人的心是有力量的,
心力在釋放出來的時候,除非那時候是他是很自我的,
否則會感受到力量,
因為我們比較複雜、自我,所以我們比較不容易感受到。
但是藉著能關心他人痛苦而常常生起、藉著早晚課誦、自己的修行能生起。
上次帶大家唱誦發願的時候,大家應該可以感受到心的那股力量。
慢慢地生起苦的感覺時,就能了解到人會遇到一些苦,
接下來就看你要怎麼辦。
這就是修行,不管是自己的苦、熟悉人的苦、陌生人的苦,
你接下來的那個念頭你要起什麼念頭,這就是修行。

主流不會教你起關心他人的念頭(善心所),不會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他會鼓勵這樣的好人、善心的人,但是不會覺得自己應該成為這樣子的人,
不會教授這樣的課程。
以修行來說這就是核心,

所以修行要認知一件事情,我們跟主流是不一樣的。
但是如果我們要影響他人就一定要在主流上下手,
所以功成名就在菩薩道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
因為你當一個總統、老闆要護持佛教容易,
所以菩薩道很有意思,它要再加上別人一起成就。

當我們的心常常有這樣子的訓練的時候,
在我們看到別人受苦時,我們自然而然就會生起善心所,
不管你做什麼事,當時的善心所會有正向的力量,
就算眼前遇到了障礙,障礙會淡掉,
因為障礙是灰色、霧狀的,善心所是亮的,
障礙不喜歡跟光相處,它會淡掉。
所以人要常常學習生起為別人著想的善心所,
這就是修行的核心。
到最後學習不是從我出來,也沒有回到我,這就是三輪體空。

什麼階段就完成什麼事

(摘自981022分享)

人生的過程中有很多的選擇,選擇後就去承擔,
社會的軌跡看起來矛盾,但你仍是其中的一份子,
跟著潮流走,你的選擇是怎樣自己承擔。

潮流看起來好像有固定的軌跡,
比如讀書是要拿到學位,
但你會知道並不是這樣,而是你要不要配合這樣。

人生的歷練中,「完成學業」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你成為社會主流。
比如一個月薪六萬的工作,從國小開始就可以來應徵,
你猜會寄來多少履歷?
也許是幾十萬封,
所以雇主第一個動作是先用學歷篩選,
留下什麼學歷以上對雇主來說最省力? 可能是博士或雙博士,
這是主流的方法。
但如果你今天生在阿拉斯加,學歷就不是必需的,
一個海豹獵人不會在乎你是什麼學校畢業的。

不過主流的環境是最省力的,
因為這是這個社會願意給你資源的狀態,
所以為什麼大家要拿到學位?
因為在那個資源點可以名正言順地取得資源。
那,你是不是一定要拿到這個學位?
在你想要幫助別人的考量下,
你要讓別人省力地把你放到某個位置─比如大學教授,
你就要有這個學位。
在什麼年紀完成什麼學位,
趁你的家人還不需要你幫忙的時候去完成它,
但並不代表說之後你不可以繼續完成。
因為你們的想法促成現在的結果,這是可以的,因為是你們決定的。
這需要一些釐清與時間來看看自己的選擇,就會知道自己的狀況。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流汗

(摘自981022分享)

禪修時如果流汗,就讓它持續流,
最好讓整個蒲團都溼掉,
出汗的時候不要忙著擦汗,這些都是打斷。
當一直在方法上綿密用功時,就算是腿斷都可以接受,
因為心的強度一直在。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專注

(摘自981126分享)

有一個人A,有一次,走到外面去,
有一個人B,擋在路中間,
然後A往旁邊走,B不讓開,
B就問A:你知道不知道那個大殿啊!佛菩薩的像,有沒有長鬍子?

A竟然愣住了!
為什麼他愣住了?
因為他從來沒有抬頭起來看過大殿,看過佛像長什麼樣子。
他在那兒不是一天而已,他至少待半年以上,
功夫要用到這樣子,
他就是來果老和尚,他也是用話頭開悟的。

只有這樣的老師,能問這樣的問題;
只有這樣的人被問,才有這個價值。

普立茲獎得主自殺了!

(摘自981126分享)

有一張照片,有個人得獎了,但他後來自殺了。
他得到普立茲獎攝影獎!
那張照片是什麼?
有一隻禿鷹,在那邊,
有一個小孩,骨瘦如柴奄奄一息,
而那隻禿鷹等著他死掉。

那個人把那一幕拍下來,就得獎了。
有人問他一個問題:那個小孩後來怎麼樣了?
他答不出來,
不過他蠻誠實的。
他沒有答案!因為他沒有去救他,拍完就走了。
因為這攝影家自責,就自殺了。

D問:他當時為何不救呢?任何人當時都會去救吧?

不用救啊!他是攝影師啊!

D問:為什麼?

因為從一路走下來,他看到兩百多個情況都這樣,
他不會救第232的,我們不會這樣做,
因為第一個已經適應、第二個就麻痺、第三個理所當然、
第四個是我是觀察者…

真的啊!人真的是這樣,所有人千萬不能開啟一個東西,
就是「不關心他人!」,一開啟就會不可收拾。
人寧可關心他人之後被傷害!
繼續關心!要不然你連後面的解脫機會都沒有。
這個道理很奇怪是嗎?但是,是真的。
不容易做到,但是可以試試看!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要怎樣才能瞭解自己?

(摘自981126分享)

一個是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另一個就是學習認識小我,
單純的活在現在的小我。

要確實產生覺照,
這樣你才有能力辨識你是「用記憶在過現在的生活」,
還是「純粹活在現在」,
一定要學習這個辨識能力,
就是你到底是活在記憶,
在過二手貨的生活,
還是常常能夠活在新鮮的當下。
這是辨識自我非常重要的能力。

疑惑

(摘自981126分享)

我有疑惑時,就讓疑惑壯大,
D問:怎麼個壯大法?怎樣才能壯大?
我現在進入那個情境給你們看。

奇怪!我怎麼會…這麼的自私?
我怎麼…只喜歡享樂?
我為什麼享樂的時候,就會忘記要修行?
奇怪!那如果我在享樂時死掉,我怎麼辦?我會去哪裡?
啊!我怎會自我中心那麼強?

我有疑問啊!
就是我修行快樂的時候,就會忘記眾生啊!忘記要修行,這是第一隻青蛙。
我如果那個時候剛好往生了,不會去善道的。
那就是我的罩門、我的間隙啊!
這就是我的疑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