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981119分享)
為什麼要修行?
因為要離苦。
人都是: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為生、老、病、死而苦。
沒有佛法,人無法真正快樂。
一般人都在第一隻青蛙的階層(主流價值的人),
他們終其一生要把家庭照顧得很好,
生、老、病、死的事他們都可以不用管,
他們也不覺得需要去在意。
做第一隻青蛙就已經很不簡單了,
因為要競爭得很厲害才能把家庭照顧好。
每天的生活就是他們的全世界。
他們無力去修行,也不覺得需要去修行。
一旦遇到事情,就馬上陷入痛苦之中,
只能聽天由命,無法自拔。
這樣的人,老師必須花很多的時間,
很熱心、很有耐心的去和他們建立關係,讓他們了解人為什麼要修行。
像第二隻青蛙的人,自己已經覺察到「苦」,
所以老師只要告訴他們,修行可以離苦得樂。
像第三隻青蛙的人,已經知道人必須修行,
老師只要告訴他們正確的修行方法就可以了。
像第四隻青蛙的人,已經在修行了,而且絕對不會放棄修行,
這時老師只要教導他們什麼是開悟。
我們是第幾隻青蛙呢?
在上述的故事裏,
下場大雨後,所有井都滿水了,所有青蛙都浮出來,
裡面同時有第一、第二、第三階段的青蛙。
但第一階段的青蛙沒有經歷過井枯的情況,
牠們不會相信井會枯,
所以跟牠們說再多也沒用。
修行必須要自己去體驗,
需要經過努力才能知道老師的重要,
才知道如何去辨識老師。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有所苦。
人的經歷不一定要順著一、二、三隻青蛙的階段,
可以直接從第一隻青蛙跳到第三隻青蛙,
可是那樣會非常辛苦。
因為一定要遭遇人生重大變故後,才能有所體認。
通常發生那樣的狀況時,人都會經歷四種階段:吃驚、否認、憤怒、接受。
如果無法挺過去,可能會讓自己活不下去。
所以人要修行,最好是循序漸進的、有次第的進行。
第四隻青蛙可以來去自如,
自我選擇是否要呈現第一隻青蛙的狀況,
因為牠知道如何爬出來。
第一隻青蛙不會來參加禪修,
因為牠覺得這些內容很無聊,不知道自己最終應該追求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